近日,有報道指出,育碧曾計劃開發一款以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的“重建時期”(約1860年代至1870年代)為背景的《刺客信條》新作。在這部作品中,玩家將體驗一位曾受到奴役的黑人男子的故事,他被刺客組織招募,返回南方,旨在為其他獲得自由的前奴隸爭取基本權利,並與當時崛起的三K黨進行激烈對抗。
根據多位現任及前任育碧員工的透露,這一項目在內部獲得了極大的熱情與支持,但最終卻被公司管理層叫停。消息人士指出,管理層最擔心的就是可能重現《刺客信條:影》中黑人主角彌助所引發的網絡爭議,以及面對“日益緊張的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的風險。
這一消息的曝光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國外媒體《The Gamer》也對此表示了批評,認為育碧高層葬送了一個充滿創意與勇氣的構想。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育碧已不再是一個願意冒險追求創意的公司。尤其自《碧海黑帆》高額投資未能取得理想回報後,公司的財務狀況愈加嚴峻。在面臨網絡輿論及政治壓力的情況下,育碧選擇了較為保守的應對方式,直接取消了該項目。
媒體普遍認為,育碧的高層顯得過於謹慎,甚至是怯懦。在當前遊戲行業普遍傾向於保守的背景下,選擇放棄一個在內部備受稱贊的創意,顯然只是為了規避輿論風波,而這樣的選擇未免讓人遺憾。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創意與市場之間的矛盾,以及在文化表達上廣泛存在的挑戰。遊戲本該是一種文化的傳遞與交流,但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是否會逐漸失去其應有的勇氣與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