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坎普球場的改造工程仿佛成了一部現代版的“建築鬧劇”,連準時完工都成了“奢侈品”。塞爾電臺可謂深得內幕玄機,揭露了土耳其建築公司利馬克在這場招標戲劇中演繹的悲喜劇。在所有參賽者中,利馬克的表現可謂“最差中的最差”,但最終卻如同逆襲的黑馬,憑借招標規則的臨時變更“撿漏”成功中標。這也讓巴薩和球迷們在這場鬧劇中吃了大虧,尤其是管理層的選擇眼光讓人不禁懷疑。
塞爾電臺更是披露,利馬克在技術評估階段就遭遇了評審委員會的“放鴿子”,顯然沒人將其視作成功完成項目的最佳人選。但即便如此,利馬克還是逆風翻盤,被選中成為“贏家”。這一切看似如同一場狗血劇,緊接著負責改造項目的董事喬迪-勞拉多直奔辭職,連解釋為何的勇氣都沒有,這可真是離譜極了。
更讓人捧腹的是,利馬克在截止日期後才急匆匆地提交競標,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巴薩主席和該公司總裁在伊斯坦布爾一場比賽的那次神秘會面。奇妙的是,它的材料竟然沒能滿足巴薩前任主席巴托梅烏給出的一系列“基本條件”,像是歐洲至少得造過座容納25000人的體育場等等,簡直是為難人嗎?
即便如此,利馬克在最後階段的“逆襲”依舊讓人匪夷所思,最終憑借建造時間上的“虛假承諾”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值得一提的是,巴薩副主席瑪利亞-艾琳娜曾大言不慚地表示,如果延誤,承包商每天要賠100萬歐元。按照這個標準,利馬克理應向巴薩支付約3億歐元。但“可惜”我們橙子俱樂部似乎對這筆賬不太感興趣,理由居然是市政手續和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建築材料價格上漲及俄烏衝突的影響,這三條“借口”讓他們可以輕松甩掉責任。
更荒唐的是,合同條款裏明確指出,即便建築材料交付延遲也不算不可抗力,然而巴薩卻選擇了讓這些種種理由如同紙風箏般隨風而去,默默決定讓其他公司也來“分一杯羹”,僅僅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比如諾坎普球場的更衣室部分工作,就不再說利馬克負責,而是找了其他的公司。這場建築鬧劇,真是讓人捧心不已,明裏暗裏都是一出華麗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