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報道,U23亞洲杯預選賽本周正式拉開帷幕,U22中國國家足球隊將在西安進行比賽。《足球》報指出,時隔九年,這項國家級賽事重新回到了西安。
在這個初秋季節,西安國際足球中心的正式啟用,標誌著U23亞洲杯預選賽的開啟。這一時刻,象征著西安足球在經歷了挫折和迷茫之後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在持續提升。
西安足球的發展可謂經歷了三個重要節點:首先是2023年5月,陜西聯合足球俱樂部推出會員制,成為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會員制發展的示範案例;其次是2024年12月31日,西安與中國足協簽署協議,成為區域級青訓中心,確立了其在中國足球版圖中的重要性;然後就是此次國字號賽事再次回歸西安,標誌著專業足球場地的正式投入使用。
許多西安的球迷都會銘記2001年4月22日那晚,國足在陜西省體育場10-1大勝馬爾代夫的激情時刻。那場比賽不僅是國足的強勢表現,更是中國足球首次邁向世界杯正賽的起點,成為2002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的首場比賽。
當時,球迷對國足的期待十分高昂,盡管球隊40多次射門,最終進賬10個進球,但僅有的丟球依舊讓一些球迷不盡如人意。而那時的教練米盧也並非如今天般備受推崇,甚至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中。
我的關於國足在西安的記憶始於2012年,國足在西安與加納戰成了1-1;在2013年11月,國足在亞洲杯預選賽中以1-0小勝印尼,並戰平沙特;2014年,國足與洪都拉斯在西安進行熱身賽,雙方戰成0-0。這些賽事在當時眾多A級比賽中並不顯眼。
2016年3月29日更是一個轉折點,國足在西安關鍵戰役中以2-0力克卡塔爾,成功晉級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的12強賽,此後西安被譽為國足的福地。然而,如果對2016年西安的記憶止於此,或許會顯得更加完美。盡管國足在12強賽的第三場比賽中不敵敘利亞,結束了西安的輝煌不敗記錄,但這場失利也反映出當時足協的不信任和內部問題。
近年來,西安承辦國家級比賽的次數大幅減少,過去九年間僅有2018年舉辦過一場U23國家隊的友誼賽,雖然以1-1戰平敘利亞,但不算正式比賽。不過,無論國足的選址如何,球迷們仍會提到西安,或許是因為這裏承載了太多的記憶。如今U23亞洲杯預選賽的回歸勢必讓人對國足的正式比賽充滿期待。
國足回歸的日子不會太遠,西安球迷們在西安國際足球中心觀看職業聯賽的日子也不遠了。盡管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也將是指日可待。西安的職業足球與專業場地的結合,乃至頂級聯賽的到來都不再遙不可及。雖然仍有一些挑戰需要逐步克服,但在這股發展的潮流面前,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理性和克制也是球迷們需要共同承諾的責任。
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在致球迷的一封信中表示:“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已經準備好迎接大家的到來!這裏將成為延續‘聖朱雀’輝煌的新主場,也將是攜帶‘西北狼’精神繼續創下輝煌的戰場。請陜西球迷帶著對‘狼嘯’的記憶歸來,讓我們的信仰在這裏延續,新的傳奇將在此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