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19男籃世界杯的1/8決賽上,中國隊以86-99不敵新西蘭,令人惋惜,這一結果顯然並沒有讓人感到驚訝。盡管賽局一度讓我們樂觀地以為有翻盤的可能,上半場的壓制幾乎讓人絕望,但到了第三節,我們終於找到了機會,逐漸將比分追了回來,仿佛一下子點燃了希望的火焰。
不過,值得註意的正是那神奇的第三節,得益於良好的防守轉換,中國隊通過制造對手失誤並利用反擊機會,展現出了過去幾場比賽裏從未見過的鬥誌。斯楠在內線的護框能力和朱正在外線的搶斷,簡直成了球隊的救星。這一時刻,無疑讓我們對球隊的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遊戲總愛捉弄人。在比賽的第三節最後時刻,本應穩重為上,壓時間進行一次擋拆,沒想到張博源給朱正的屏障實在是不夠力,朱正忍不住選擇投出個超遠三分。可想而知,這一投不僅未能命中,還狠狠地把機會留給了對手,結果人家在最後時刻打了個壓哨三分,瞬間將比分又拉開了6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籃球“魔咒”嗎?
可見,細節決定成敗,而這一點正是我們的青年隊和成年隊面對強敵時,始終無法跨越的坎。28個籃板和對手的50個籃板相比,這不是一場比賽的輸贏,而是對基本功的無情揭露。
或許沒能挺進8強也未必是壞事,畢竟如果在小組賽三連敗後僥幸晉級了,球員和教練恐怕又會開始自我陶醉,忽視真實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吸取教訓,面對自己的缺陷,從失敗中汲取成長。這一過程比成績更為重要,千萬別讓曇花一現的幸運蒙蔽我們的雙眼。